旷野吗哪提供每日灵粮
帮助你应用于信仰生活上,好叫信徒珍爱灵修,灵命长进!
电邮:mana@liangyou.net
短信:13229966122 (注明:吗哪)
旷野吗哪 - 20251102
-
圣城再过逾越节,毕士大池医久病(约翰福音5:1-15)
旷野吗哪-20251102
读经:约翰福音5章1-15节
金句:约翰福音5章6节
“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么?”
其他福音书作者没有记录耶稣在耶路撒冷的毕士大池边医好三十八年患病的男人的事迹。
因为他们关心的是耶稣在加利利行的神迹,但是约翰补充了这件耶稣在耶路撒冷行的神迹。
耶稣医治这人的时候,是在犹太人的一个节期,可能是逾越节。
当耶稣基督出来传道的时候,他经历了几个逾越节呢?使徒行传1章21-22节,彼得见证耶稣基督在地上的事奉,他说,“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我们说耶稣基督在地上的日子是三十三年半,从他接受约翰的洗礼,承受圣职到五旬节前复活升天,这一段时间并不长,只有三年半。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面,耶稣一共经过了四个逾越节。
约翰福音第二章所记载的是第一个逾越节。一年后,耶稣基督再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是为第二个逾越节。约翰福音5章1节,经文记载,“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这事以后”,是什么事呢?就是耶稣在迦拿医好大臣的儿子,在这件神迹之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许多圣经学者认为,这个节期是“普珥节”,普珥节的典故可以参看旧约以斯帖记第九章,它比逾越节稍早,普珥节在三月,逾越节在四月。所以,耶稣基督上耶路撒冷先过“普珥节”,接着再过逾越节。耶稣是在这段期间医好毕士大池旁的一个患病长达三十八年的病人。怎么知道是逾越节呢?因为不久耶稣和门徒从麦地经过,他的门徒掐了麦穗,用手搓着吃。(路加福音6章1节)
在这个事件之后,仍有麦穗可掐,显见是三、四月间。过完了逾越节,从耶路撒冷回加利利,大麦虽然已收,小麦还没有收,所以还有麦穗可掐。
第三个逾越节记载在约翰福音6章4节,使徒约翰说,“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在这段期间,耶稣在野地里行了五饼二鱼喂饱万人的神迹。
第四个逾越节,就是耶稣基督受死的那个逾越节。约翰福音11章55节,使徒约翰说,“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有许多人从乡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节前洁净自己。”
现在耶稣上耶路撒冷去过节。约翰没有告诉我们是什么节,因为所记载的事迹,与“节期”并无关连。
约翰说,“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
“羊门”是耶路撒冷北面城墙的一个小开口,旧约尼希米记曾经记载过这个门。尼希米记3章1节,经文说,“那时,大祭司以利亚实和他的弟兄众祭司起来建立羊门,分别为圣,安立门扇。又筑城墙到哈米亚楼,直到哈楠业楼,分别为圣。”
毕士大池就位于耶路撒冷城的东北。使徒约翰在写约翰福音的时候是用希腊文写的,因为要给普世人读的。所以约翰特别解释,这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因为不同字母的拼法,“毕士大”有着不同的意思。有说是“两股水流的屋子”,也有拼成“怜悯之家”的。
总之,这个“池子”是由两个池子合并而成的,一北一南,四周围有四个带柱子的廊子,由第五个廊子隔开的两个池子,许多病人就躺在那里。
毕士大池的水源来自“间歇泉”,因为是“间歇”流入,使得池水偶然会有震动现象。犹太人相信那是因为天使下来“搅动池水”,又迷信搅动过的池水有治病的能力。那些病人存着迷信的心理,相信池水有医病疗效。
想象人们口耳相传,“天使会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什么病,就必痊愈了。”这样的说法不胫而走。于是毕士大池旁的五个廊子里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
从逻辑上看来,“水动”的时候谁需要先下去?病得最重的人,或者病得最久的人最有需要。但第一个下水的,往往是病得最轻的人,反而病得越重、越久的人越不可能在水动的时候“先”下去。
在那有许多的病人里,有一个人已经病了三十八年。耶稣基督降生前,他就已经病了。想象他每天被人抬来,躺在褥子上,指望得医治。
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么?”
耶稣主动来到这个人的身旁,祂是恩典之源,又是怜悯的主,他知道万人,知道这人病了许久,出于他的怜悯,主动向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施恩。
耶稣问他,“你要痊愈吗?”“你要再好起来吗?”耶稣问的这句好像是多余的,在这廊子里的人谁不要痊愈呢?
耶稣这么问,是因为他尊重人的意愿。耶稣愿意医治你,但你必须愿意得痊愈。
请问,“你要不要得痊愈?”把你的意愿告诉主,不要只藏在心里。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很渴望得医治,每一次水动的时候,他都在场。
但是单单渴望还不够,还要有人帮助他下到水里。他想要痊愈,但是不能够。他有理想,但是没有办法。为什么?因为软弱。
保罗说,“律法既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罗马书8章3-4节)
你要能够活出神赐下律法的心意吗?接受耶稣基督作你的救主,和生命的主,遵祂而行,与祂联合。神在律法中的心意,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表现出来。保罗说,“圣灵所结的果子,是没有律法禁止的。”
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回答耶稣:“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
他很无奈。他病了三十八年,指望了三十八年,就像以色列绕行旷野三十八年,没有安息。
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罢。”约翰说,“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耶稣大有能力的话语当下医好了这个人,他是神的儿子,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他吩咐,事就这么成就。那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完全得到医治,立刻痊愈,力量复原,就拿起褥子走了。
但是事情没有这么容易就结束,为什么?因为那天是安息日,耶稣在安息日做了这事,吩咐他“起来,拿你的褥子走罢。”犹太人一看安息日有人拿着褥子走,就对他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马上把律法拿出来。他们完全无视于一个三十八年的病人得医治的事实,竟然没有因为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病得医治而欢喜快乐,向神感恩,归荣耀给神。
他们的眼中,只有“有人犯了安息日”的偏执认知。耶稣为什么不等过了安息日再医呢?难道他忘了今天是安息日吗?不,耶稣特意选在安息日,在众人面前行了这个神迹,医好这个病了许久的病人。就是要导正他们对安息日的这种“选择性的认知”。教导他们安息日行善是可以的。
法利赛人把禁食当作宗教功劳,也把“守安息日”当作是宗教功劳。他们不是要忠于神,爱神,活出神公义、圣洁、良善的生命性情,而是拘泥于律法礼仪的字句。
保罗说“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是为要体恤人,不应成为对人的辖制。
法利赛人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他们的心乐人受祸;他们眼并不怜恤邻舍。耶稣责备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蠓虫就滤出来,骆驼倒吞下去。
现在犹太人对那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以的。”那人怎么说呢?约翰福音5章11节,“他却回答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罢。”
这人没有因为病得医治,归荣耀与神。他把责任推到医好他的耶稣身上,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罢。”急于撇清责任,表示,“问题不在我,不是我要在安息日拿褥子走,是那个医好我的要我这么做的,要怪就怪他,可不要怪我。如果有错,是他的错,不是我的错。”
这人蒙恩而不知,受恩而不感恩。他说“那使我痊愈的”,表示他还不知道那医好他的就是耶稣。
约翰说,“那医好的人不知道是谁;因为那里的人多,耶稣已经躲开了。”当时来守节的人很多,耶稣已经走开,混到人群里面了。
约翰没有记载,这个人前来感谢耶稣,表示这个人还在罪中。约翰福音5章14节,约翰说,“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
耶稣在殿里再次遇见这个人的时候,警戒他,要他不要再继续犯罪。说,“恐怕你遭遇更大的祸患”,意思就是在神永远的审判下受苦。
这个被医好病人怎么样呢?约翰福音5章15节,约翰说,“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为了自保,为了不得罪犹太人,这个病了三十八被医好的人,主动跑去告诉犹太人,那个对他说拿褥子走的人就是耶稣。
他竟然硬着心去告发耶稣。
就像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整个犹太民族病了很久了,耶稣有能力医治他们,也愿意医治他们,他们要痊愈,但却不肯到耶稣这里来得生命。
为什么?哥林多后书3章14-15节,保罗说,“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
他们还是持续按仪文的旧样,守律法的规条,而不按心灵的新样在神面前行事。
律法原不本乎信,不是寻求个人跟神的关系。要靠律法称义的人的“动机”并非因为爱神,想要荣耀神,相反的,是求自己的荣耀。这“帕子”要等到他们的心真正归向主才会除去。但如今他们的心继续被蒙蔽以致杀了那生命的主。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旧约时代你的选民被圈在律法底下,因为肉体软弱,只能显出在律法中的亏欠。你能够医治,并且愿意医治,只要我们向你承认我们的不能,转向你,仰望你,你就必使我们全然好了。你用三十八年的时间等那些当年不信你的以色列人都从营中灭尽。求你照明我们心中的眼睛,使我们真知道你。你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你这里来,你就使我们得安息。你的轭是容易的,你的担子是轻省的。毕士大池旁边那个病了许久的人,多年指望池水,却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他指望的应当是你,他要痊愈,你给他机会经历你,他所表现的却是忘恩。他外面身体能够行动了,但里面仍然没有痊愈。以后你再医好生来瞎眼的,开了他的眼睛,他不但信你,而且拜你。主啊,你是万民所仰望的。帮助我们借着约翰的记载看出“在律法无能之处”,你所显出的怜悯与主权。更新我们的心意,使我们的客旅人生比以前更有力量,各人行走力上加力到锡安朝见你。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